《三个和尚》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25 15:01:14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个和尚》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1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但是,如果让学生听赏器乐曲,而且是乐曲比较长的器乐曲,学生往往会感觉音乐欣赏很枯燥,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比如在欣赏《三个和尚》的器乐曲时,由于音乐太长,学生欣赏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下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具体措施如下:

1、我在课前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我首先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了解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

《三个和尚》主题音乐是什么?每段描写的是什么?给它们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合适?如小和尚上山、瘦和尚上山、胖和尚上山、和尚吵架、救火等,既有趣又能表现音乐描述的内容。

2、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如:听赏、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在《三个和尚》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仿和尚念经、用木鱼为主题音乐伴奏等活动来让学生熟悉、表现音乐的主题旋律,通过模仿上山、挑水、抬水等表演,增强欣赏音乐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音乐速度、节奏、情绪的变化能表现不同的音乐情节。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在《三个和尚》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讲解音乐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及命名来仔细聆听音乐,寻找音乐的相似、变化等,体味音乐的魅力。

4、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反复多次聆听。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听、多想、多体验。充分发挥音乐“听”的功能。如让学生体会哪两个和尚上山的音乐相似时,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

通过我精心的备课,在欣赏过程中加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欣赏音乐不再感到枯燥。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有些环节,可能是我设计的不是太贴近学生的心理,所以有些学生还是不能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另外,在欣赏过程中,我对学生讲解的欣赏方法太过笼统,没有针对具体的音乐讲解具体的听赏方法,这都需要我再深入钻研课标、音乐教材、多欣赏音乐等,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2

首先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题材,歌曲游戏《三个和尚》原本是学前班的内容,此曲简单有趣、幼儿不管是唱还是念都能朗朗上口。本次活动,最大的优点在于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欢快的音乐也很感兴趣,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非常急切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我也提供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就是根据歌词进行歌表演,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地调动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和主动性,使其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而我为了更好体现出歌词中的内容,在活动前,我准备了一根扁担,一个小桶,让幼儿利用道具大胆运用夸张、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自己。这样幼儿才会学得轻松、有趣,也加深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3

在本节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坚持以“听”为核心(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演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原“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一系列“听”的任务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学生“听”的兴趣与“听”的质量。本堂课深受听课者的一致公认,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愉快地说一说。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快乐学习的实践,创建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情景,让学生的想象在音乐中“飞”起来。

片段一,为了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对这个较长的音乐作品有个最佳的理解,我抽出和尚主题,重点欣赏。第一次听和尚主题音乐时,让学生带着你听到了哪几种打击乐的声音?听后让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有堂鼓的声音,有的说有木鱼的声音,有的说有锣、钹的声音,还有的说有二胡的声音,学生听觉得到锻炼。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得到培养。第二次听和尚主题音乐时让学生边敲击茶罐为主题伴奏边想,前部分音乐与后部分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欢快音乐是和尚在做什么事?舒缓的呢?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理解,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有的学生说欢快的音乐象和尚在念经,慢的象和尚挑水上山;有的说欢快的音乐也象和尚下山挑水、慢的是和尚挑水上山;有的说欢快的是和尚在挑水,慢的是和尚在念经,学生对音乐的领悟是各有千秋。在他们畅所欲言的交流中《三个和尚》的音乐形象已进入他们的心中。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因此,创建音乐情景引导学生说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高兴地敲一敲。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公认最难上的课,而又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与重视的课。以往,教师仅用讲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果总是事与原违,不尽人意。如果能鼓励学生在欣赏中积极“动”起来,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在欣赏《三个和尚》这个比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时,欣赏完全曲需7分32秒,这首较长的民乐合奏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直接欣赏,一时是难以领悟和体会的。那么我是怎样变抽象为具体的音乐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更快乐的接受,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呢?针对着这个问题,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敲敲打打”的心理特点,利用打击乐器的独特魅力,降低要求,以玩入手,逐步引入。片段二,首先让学生敲一敲堂鼓,玩一玩木鱼、钹、锣,这些打击器,然后让学生在欣赏主题音乐时,听到什么打击乐的声音,就模仿它的敲法,敲一敲,这样学生可感兴趣了。教师利用这种在动中欣赏的教学法,让学生高兴地敲一敲,再现了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们带着浓郁的兴趣,快乐、愉悦地走进音乐世界。

三、创设情景,和学生动情地演一演。

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 ……此处隐藏1125个字……就要拥有战胜“自私”心态的本领和行动。就是,想得到更多人的喜欢、关注,自己就得付出的比常人多一些,这是一种平衡。想让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得大家共同寻找一种平衡的方式来安排我们的生活。

政府让老百姓平衡,社会和谐;家长与孩子间平衡,亲子和谐;夫妻之间平衡,家庭和谐;师生之间平衡,师生关系和谐……。平衡需要智慧,需要付出,我们的生活需要用平衡来创造和谐。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5

《三个和尚》其课型为“造型.表现”。本课我采用了“导讲演练展评”的教学模式,执教时我实践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体验掌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欣赏民间故事《三个和尚》,引导学生交流主要角色的神态和造型特点;学会用泥塑制作简单的人物造型及布景、道具。

2、通过观察、分析、想象、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把人物的外形、动作、神态表情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三个和尚》故事中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欣赏视频《三个和尚》的儿歌启迪学生对故事的感受,既使学生了解到三个和尚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变,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美,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继而邀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实实在在的表演,让学生欣赏、观察的同时,他们也在思考人物动作、表情要怎么运用泥土表现出来,并分析、交流如何制作,从而总结得出制作自己喜欢《三个和尚》的布景与道具。在学生大致探讨出制作方法后,及时的深入到人物表情、动态表现的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将技法点击着重讲解并示范,这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在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与教师的点拨之下,思维由浅入深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最后的学生作品千变万化,各有风格,本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存在不足:

1、对人物神态、动作的表现,引入不够清晰。

2、由于时间问题,在学生评价环节较为薄弱,很多学生没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较为形式。

3、在语言表达上欠丰富、优美,引导性语言欠缺。

4、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氛围

以上是我对该课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陶艺教师,通过这次教学要吸取不足,不断提高自己,让学生在陶艺课上学有所获,这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6

“一个和尚挑呀吗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吗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没水喝呀”,流传千古的故事,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甘萍的演唱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魅力。最近,我上了《三个和尚》这堂课,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

《三个和尚》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以及括号中接唱部分的音准、节奏。针对这两个难点,我不想设计太过花哨的教学环节,而是采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法,注重实效。

1、一字多音的演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听辨,听一听这个字应该唱几个音,然后引导学生唱一唱谱,接着学生就能准确地把它唱出来。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效果却不错。

2、接唱部分的音准节奏。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去掉接唱部分,先学唱括号外的歌词。唱会后,再将括号里的接唱部分加进来,进行听辨比较,结果学生发现括号里的接唱部分跟括号外旋律、歌词都一样,只是多了感叹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由此我想在歌曲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化解和渗透的原则来解决教学难点,选择合适合理的教学切入点,运用模仿、迁移、对比等各种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课前做到精心的准备,对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攻克难关,顺利地完成歌曲的演唱,展现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来。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7

在本节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坚持以“听”为核心(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演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原“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一系列“听”的任务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学生“听”的兴趣与“听”的质量。这首较长的民乐合奏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直接欣赏,一时是难以领悟和体会的。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敲敲打打”的心理特点,利用打击乐器的独特魅力,降低要求,以玩入手,逐步引入。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表演念经,有的表演挑水,有的表演抬水,且抬水姿态各不一样。在这个快乐的创编表演过程中学生由“心动”到“行动”,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一体。使整个创编和表演的过程更具艺术性和审美性。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8

歌表演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过程是要在学习并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音乐活动是在绘本《三个和尚》所生成出来的,幼儿在对故事内容有了前期的经验,并且在学会了歌曲之后,对活动的开展兴趣浓厚。所以这次活动我以表演为主,并给与幼儿自主创造动作的空间,并通过跟随音乐律动,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并将重难点定位于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形象,创造性地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律动。

活动开始时,我以复习歌曲导入,因为对于故事和歌曲的熟悉,孩子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然后孩子们通过回忆故事情节,结合图片进行个性化的动作创编。在这个主要的环节中,充分给与孩子自主创编的空间,教师是引导者,通过“一个和尚是怎么样挑水喝?和尚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这些问题,提供扁担让幼儿挑一挑水,但由于幼儿没有挑水的经验在表现水很重的时候有点困难,但孩子们能够积极地创编动作,并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一走演一演。

接着教师以角色扮演者的身份进入表演,教师扮演矮和尚,小朋友扮演高和尚,胖和尚结合音乐形象完整地表演一遍,幼儿在有了对歌曲的整体感知后,再加进突然想明白的的动作,大家很高兴地听音乐表演,老师最后采用“退出”技术,让幼儿完整地表演享受一遍。在结尾时小结三个和尚知错就改,懂得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将事情做好的道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清晰明了,复习歌曲导入——分段创编动作—完整表演——角色扮演表现歌曲。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是创造性地创编动作这个环节,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也抓起了活动第一次的高潮。其次,为了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由幼儿自由表演各种动作和表情,并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在不同心情时做什么动作,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运用的同时,幼儿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但我也发现了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

1、在材料的使用上,扁担的长度太短,幼儿的动作不能够充分的表现,如果能够做一个扁担并加上水桶来让幼儿体验会更好。2、每次创编动作后音乐的使用不够,教师以清唱为主,应该在每段结束后让幼儿来跟乐表演,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知。3、教师对于“幼儿抛出的球”还不能够做到有效的回应。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还需要我不断的钻研,多从幼儿的体验出发,积累经验,设计教案时对于幼儿的回答多做预设!多反思,才能促进自己音乐教学能力的发展!

《《三个和尚》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