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三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日记3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日记 篇1
今天下午,我去图书馆看书,其中看到一个故事很是吸引。
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五个女生,她们是好朋友。其中一个女生叫小雅,她妈妈生病了,小雅既要读书,还要照顾妈妈,同时还要生火做饭,她感到力不从心。几个小朋友知道后,放了学,就赶到小雅家。有的帮忙打扫卫生,有的洗碗筷,还有的生火做饭……看到了小雅的妈妈吃上了香喷喷的饭菜才离开。
还有一件事是:她们的一位同班男同学马加突然生病了,而他的爸爸、妈妈刚好又在外地出差,家里还有个小弟弟马达没有人管,于是她们相约了其他女生一起到马加家照顾小马达。同时将马加的情况向校领导汇报。校领导知道后,立即派了两位老师前去探望,于是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我总以为自己还小,没有能力做帮助别人的事,看了《女生日记》后,我仿佛长大了许多,她们年龄与我相仿,都能主动的帮助别人,我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因此我要以她们为榜样,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我也希望和我们一般大的同学也能象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助人为乐,为创造今天的和谐社会做贡献。
读书日记 篇2
《男生日记》写了吴缅在小学毕业之后的这个暑假发生的一些事。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吴缅和爸爸一起去了西藏,在去西藏的路上,吴缅认识了汽车兵刘帅,刘帅告诉吴缅二郎山很危险。二郎山果然危险,突然发生了泥石流,吴缅爸爸坐的军车被泥石流冲下山坡,吴缅就和刘帅及另外几个兵一起去砍树,把砍下的树一棵一棵平铺在地上,像轮子一样,把车拉上树,和树一起滚下山,结果爸爸和车都得救了。读到这里,我觉得吴缅在面对危险的时候,非常的冷静。不怕困难,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帮爸爸摆脱泥石流,他太聪明了,太坚强了,我要向他学习,学习这种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的品质。
西藏回来后,吴缅就去考重点中学,并成功地考上了。还看见他的同学宋立春也考上了,但因为要付9000元的学费,宋立春付不起,所以他想放弃,吴缅觉得很可惜,决定帮助宋立春。吴缅和他的四个铁哥儿们一起去了一家道歉公司去打工,做了两个生意,赚到了600元;后来,他又邀请了其他一些有才艺的同学,经过新年歌厅总经理的允许,一起在歌厅里办了两次募捐演出,收到了5000多元的捐款,后来,吴缅爸爸捐出来一个作品,所以总共得了14000多元钱。
读书日记 篇3
日记,每个人都写过,而我今天读的这本书也与日记有关,它就是年轻作家十五岁的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的作品——《安妮日记》。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这本书像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二战期间的真实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希特勒上台后,便开始大肆屠杀犹太人,一条条针对犹太人专制法律出台后,弗朗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安妮父亲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也就是日记中的称为“密室”或“后屋”的'地方。跟随他们逃亡的还有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一位牙医杜瑟尔。
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中,胆战心惊地生活了两年。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能弄出一点声音来,生怕被在楼下和仓库工作的工作人员听见。窗户要钉上板子 ,拉上窗帘,遮住一切光线,只有在夜里才敢偶尔开一下窗户,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安妮躲进后屋时才刚满十三岁,到一九四四年八月由于被别人揭发而被盖世太保带走时,也不过刚过十五岁。
本来是一个花季少女,正应该享受阳光、快乐、友情和生活,可是却不得不躲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屋里,忍受无聊、恐惧、饥饿、病痛,我们可以想象,这对于一个快活、开朗,又爱思考、率直的女孩来说是多么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啊!恰好这时她得到了一个生日礼物——一本日记本。从此她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的知心女友,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基蒂,并以给基蒂写信的方式,倾诉心中的一切感受。
正是这本日记本帮助安妮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这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犹太人带来的恐惧和悲惨遭遇也正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 书中的主人公安妮,和她的父母在后屋躲藏的时间里,安妮并没有因为自己身处逆境而自暴自弃,相反的,她性格开朗、乐观,勤奋学习、怀抱理想,能用真、善、美的标准衡量自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其中的许多思考,往往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够做到,因此她的一颦、一怒、一喜、一悲无不引起我们的共鸣。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很难想象在战争时期的场景,也很难想象战争时期的伤亡,更别说战争中人们遭受的不幸了。而我们只能通过电视剧、电影、书籍等物品,帮助我们了解战争的残酷。作为身处战争中的安妮,她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亲离子散战乱中,但是她能勇敢面对战争,用自己早已成熟的大脑做出对战争与和平这个重大问题的思考,而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应该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安妮日记》中我看到了许多安妮身上的优点,她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逻辑,能用真、善、美的标准衡量自我。我希望自己能从安妮身上学到更多的优点,并把它们用到平时的点滴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