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感悟(15篇)
生活随笔感悟1有人问,什么是生活?有人答,生活是一条成长的路途。
我们都走在这条路上,而不同的是,所感悟的是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生后是会受人指责的,而指责自己的也是关心自己的人。首先来讲是父母,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最好的年纪应该去做什么,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其次是老师,他们会教导你什么是德行品,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精神的火种。最后是是朋友,他们呢,则是会带给你陪伴,给予你在困难中坚持下去的动力,告诉你友谊的温暖。这些都是生活所带来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而我也正在品读生活的路上。
我时常思索自己的人生,想要寻求不解的答案,譬如如何正确看待眼前的生活,如何正确选择理想的人生。
为此,我在学校努力学习,想要从书中找到答案,想要向老师寻求帮助。书里的答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陷入了沉思,认为通过努力和积累,能够对自己带来明确的帮助。可这是不完整的,我并没有找寻到适合自己的。
之后,我回到家中,询问父母的意见。爸妈的答案比较朴实,只是给了一句干活累,还是读书累?
我开始自己行走,在社会中寻找某一处的讯息,希望能够带给自己些许的灵感,让自己醒悟出答案。
我找了兼职,尝试劳动带来的乐趣。我看到了别人的付出,品味他人身上所能看到的收获。我一直走在寻找答案的路上,知道遇到了一帮卸货的工人。他们在大夏天,太阳底下,擦着脑门上的汗,有说有笑,不停地搬卸和整理。答案似乎在这时从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不快乐才是疲惫,而享受到快乐的事情,在应该是自己生活中所要努力追求的。或许你在某一刻有空调,坐在办公室,但是未见得就一定高兴。或许在某一刻,尽管你汗流浃背,却在享受收获的快乐。
这些宝贵的经验是不能够靠着书本或者他人的言语而获得的。所能够得到答案的路径很简单,那就是自己的亲身体会。如果没有办法靠着自己的身体去接触,去品读,紧靠着他人的言论或者书中死板的文字,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这就像是小马过河那个故事,对于某些动物来讲水是深得,对于某些动物来讲,水是浅的。那么对于自己来讲呢?只有靠着他人的参考,和自己亲身测试才会找到答案。
品读生活,从自身开始找寻答案,你所要的,自是需要自己去细细品读。
生活随笔感悟2回顾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我觉得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平平淡淡、没有大的作为。要说我的经验就是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我平时只强调学习兴趣,我认为,有了兴趣就有了一切。是给你知识,给你快乐,给你幸福。
现代的企业有企业文化,学校更有学校文化,班级当然也应该有班级文化。
我的治班理念:用热情去工作,用真诚来沟通,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栋梁。
我的治班方针:公平、民主。
一、用个人实力吸引学生
1、讲好课。我追求内容连贯,逻辑性强。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搪塞,承认不会。
2、自信、乐观、向上。这是我最大的特点。我对我自己这样说,我对学生也是这样说。我要用我的自信,树立学生的自信。
3、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具有说服力。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我就自然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我本身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我常把自己学到的新观点说给学生,一同体会学习的乐趣。
4、每天都有创新。每天上课争取利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使说话或讲课有所创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5、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不需要我们过多的说教,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当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不要再批评了,否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6、讲话精辟,不罗嗦,富有诗意。我上学时不喜欢班主任罗嗦,所以,我现在尽可能不罗嗦,但我还是经常说一些话,不过学生并不觉得很烦,因为我不重复,语言精练,富有诗意。
我上课除特殊情况外,从不迟到铃声未落我已在教室门口。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在教室门口拿者教鞭等着,以前是真吓唬,现在是假吓唬。上课从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上课我有读错字、说错话的事时有发生(以前少,现在多),学生就纠正我。我立刻承认自己错了,马上纠正过来。下课铃声一停我马上下课,从不拖堂。也从不要求课间写作业。拖堂、课间写作业是我最反感的事,也是学生最反感的事。作业写不好、外面又吵,学生没有休息上厕所,还影响下一堂的课。实在要不得。
二、用文体活动团结学生
如果你举行一项活动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话,无论是什么活动都将是极大的成功。比如说学校举行过的歌咏比赛和运动会、班级足球赛、“三跳”、长跑等活动,我让全班学生都出去,参加的参加、助威的助威。班主任要全力提倡,这是形成和谐的环境,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绝好机会。如果班主任仍然只强调学习,不主张参加这些活动的话,就等于自己在破坏班级的团结,削弱班级的凝聚力。我所带的班级曾经体育成绩也辉煌过。我个人曾获得过多项荣誉,所带班级也获得过多项荣誉。
三、用学习节奏引导学生
学习是有节奏的,该玩的时候不要强迫学生学习,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我平时抓得紧一些,能上的课尽量上,还要上好。一般情况下考试前几天上完。适当复习,不搞题海战术,不会布置很多的作业。多数情况下我的成绩一般一般。多数情况下我接的班级也是一般一般的。所以我没什么资本可炫耀的。我的老师郭定功说过:小考小耍,大考大耍,不考不耍。这句话我记得很牢,并且把它当作座右铭。
总之,要想管理好班级,归根结底我认为有两条:
1、热爱班级。
2、让班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热爱班级”的方法是:别把工作当工作,而是当事业。
让班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方法是:别把自己当老师,而是当教育家。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育心理学又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喜欢模仿,这是他们共有的心理现象。他们常常崇敬以身作则的教师,不喜欢一味说教和简单粗暴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师时刻以自己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做到,我答应学生的事我一定做到。并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虎台小学教学楼上醒目的两行字“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大事”这也是我的座右铭。
教育是三方面的,即学校、社会、家庭,其中学校是主阵地。做好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格外重要,而这一重任无疑又是非班主任莫属。同时有些家长又常将他教育的责任间接地托付给班主任,无形中,班主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此处隐藏8682个字……>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充分说明走一段曲节人生道路有时有助成材。起码说,它有助于人的成长,有助于人的意志的磨练。说到这,我想起了三国时代的孙权。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千多年来,人们都赞同曹操的话,都称赞孙权了不起,能继承父兄大业,成就帝业。人们没有进一步思考,孙权为什么能成就帝业?我认为,孙权之所以成就帝业,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父兄之死,给他走了一段曲节的人生道路。或换句话说,是由于父兄之死的磨难,才让他经受锻炼,吸取教训,增长了才干。同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在他写给他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到自己的几个儿子,说他们个个聪明伶俐,但幼年过于聪明,长大必骄,又不经历磨练,长大必不成大才。诸葛亮预见得很准确,他的几个儿子没有经历曲节的人生磨练,终不成大才。
有一句话说,作家要有苦难的童年。这句话虽不说得全面,但有一定的道理。它同样说明,走一段曲节的人生道路有助于成材。
象渔洲坪的渔人那样理智地选择道路,理智的选择我们的人生道路,聪明地自觉地走一段曲节的人生道路,对于一个立志成材的青年人来说,它的意义尤为重要。对于望子成龙的为人父母者,也同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还是引用上文说到的那个重点中学校长对我说的话作结文章吧,他说:“为人父母者,要做孩子灵魂的工程师,不要给儿孙做马牛。这是我的教训和心得。”
生活随笔感悟13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情来迎接下一个天亮,已然无法安睡。胸口像塞了团棉花般堵的死死的,呼吸也会如此吃力,改变了频率的心脏迫使黑暗中多了几声厚重的喘息声,卷缩在被子里,房间里24摄氏度,手机屏幕放出的微光映在憔悴的面容上。不论明天我是谁,不论明天我要做什么,今夜把自己释放,结束本是一场无期徒刑的思维禁锢,放下所谓一世相随的海誓山盟,决绝后的泪水依旧滚烫,是悲伤,是断肠。
凌晨一点四十九分,没人会去在意你的开心与难过,和成千上万在深夜死去的亡魂一样,孤独感是沁骨的,与外界隔离开反而获得一种难以形容的力量,是无尽的冷漠。一切都不在那么重要。二十岁,本该是青春迷茫的时期,却开始质疑自然赋予人的能力,或许人就应该永远不要进化,停留在爬行时期,世界或许比现在美好。如果我什么都不懂,或许我现在要开心的多。
对美好的希冀,未来的期望,都是用来被打破的,由自身创造,再由自身毁灭。我被世间的情欲折磨,本能是一个罪过。我成了最为脆弱的生物,因为我曾经豁出所有。如果我能侥幸活到以后,倘若我在食物链的最底层,请你们不要可怜我。又或许我成了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请你们不要羡慕我,涅槃重生不如狗一般的活着。
生活随笔感悟14眼泪是一些不小心刺穿的秘密。
终究怎样,哭是不可避免的。许多故事都是一个结局,上演一遍又一遍,寻根问底还是关于合适不合适的谬论!至于深与不深却是一叠纸片的厚度与否。是的,我至今也不敢把你放在最后的一行结尾。就这样,你觉得我不会爱!
假定伤心,都是自身片面的流泪;那彼此都一样!
我不敢下楼,不敢晚上去排档,更别说一个人呆在游乐场。你上前拽着我的手臂,然后眨巴眼睛。两个人一碗汤饺,老板总是多盛几个。去游乐场,一起坐并排,摩天轮转不停的岁月,你质疑我会比你更胆怯,最后你用力抓着我的臂弯,下来之后反胃了一下午。不得不承认,我给的安全感仅此而已。
孤独,依旧一圈一圈的轮回。趴在窗台,静静输着季节。这是什么季,你穿的是不是粉红色,以及你现在挽的手臂是怎样的孔武有力,至少你觉得会比我厚重。我养了一只猫,她跳上窗台,伸出带着鱼腥味的爪子破乱落叶。其实,像我这样,连照顾自己都成难题。对猫,我只能给他足够的鱼来满足食欲攀升的胃。渐渐的,它的哈欠怂恿了它的慵懒,开始一瘸一拐的向往沙发。
它,会挑剔。认为秋刀鱼比鲤鱼味道更好!
那,你的离开也是这样的吧!
生活随笔感悟1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本无树 感悟生活。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来自一个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诗)。
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你所说的正是后来慧能的偈子。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角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也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所谓的“顿宗”(认为顿悟得道)和“渐宗”(认为渐悟得道)从此中国佛教两大派系就产生了。不过从影响来看慧能更深远些。
——引子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吓得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这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吧!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有正确的理解也不易,范文《菩提本无树 感悟生活》。
阿弥陀佛!洒家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要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洒家应该洒脱一点,由心开始调整,循序渐进,不问尘世间是是非非,尔虞我诈,糊里糊涂的活一把,也许会更加释然与轻松!放下一切,超凡脱俗!达到个人理想境界,达到个人理想纯净生活,尽享天伦之乐!